18122393143
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
3D动画演示:7分钟带你看完地铁测量施工全过程

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

首页 > 资讯中心 > BIM资讯

3D动画演示:7分钟带你看完地铁测量施工全过程

2019/12/19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地铁修建方法已由最初单一的明挖法发展到现在的明挖、暗挖、浅埋暗挖、盾构法等多种方法并存,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已初步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体系。其中地铁测量是施工的前提依据!

如何实现地铁的施工,关键步骤就在于地铁的测量工作,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地铁工程的测量是如何进行的!

1、高程联系测量

高程联系测量主要包括地面近井水准、高程传递和地下近井水准三部分。

a. 地面近井水准

地面近井水准形成附合水准路,当井下水准基点与高程传递所悬挂钢尺之间只测一站水准时,已满足高程导入的需求,不进行近井水准测量。

b. 高程传递

高程传递常用悬吊钢尺和钢丝等方法进行,地铁竖井一般较浅,故高程传递检测均采用悬吊钢尺方法传递高程。

c. 地下近井水准

当竖井距正线隧道较远时,应从竖井的近井水准点布设地下近井水准路线,其水准测量方法和精度与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相同。

1)高程测量示意图

3D动画演示:7分钟带你看完地铁测量施工全过程

北京地铁五号线高程联系测量检测

2、贯通误差测量评定标准及相关要求

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必须满足:平面横向贯通误差≤100mm,纵向L/5000(L为两开挖洞口之间的距离);高程贯通误差≤50mm。总贯通中误差的允许值取极限误差的一半。限差表如下:

3D动画演示:7分钟带你看完地铁测量施工全过程

1)贯通测量示意图

3D动画演示:7分钟带你看完地铁测量施工全过程

平面贯通测量

3、线路中线调整的技术

(1)线路中线调整测量是利用检测结果,对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归化,使线路中线几何关系满足设计要求。中线点与设计值之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直线段:实测水平角值与180o之差不应大于8″;

b.曲线段:实测水平角值与设计值之差应根据曲线段线路中线点的间距大小区别对待,当曲线中线点间距小于60m时,其角值之差不应大于20″;当曲线中线点间距大于60m时,其角值之差不应大于8~15″。

(2)归化改正后的线路中线点检测满足要求后,应做好标志并标识清楚。同时编制线路调整测量成果图

(3)为保证线路中线点归化改正的正确性,归化改正后的各中线点还应重新检测,检测时应使用不低于I级全站仪测量。水平角的左、右角各观测一测回,左、右角之和与360o较差应小于6″;导线边长测量往返测各一测回,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


测量数据用严密平差进行处理,平差后各相邻点间纵横向中误差不得超过下述限值。

(1) 直线:纵向小于±10mm,横向小于±5mm。

(2) 曲线:纵向小于±5mm,曲线段小于60m时横向小于±3mm,大于60m时横向小于±5mm。

4、断面测量的方法及内容

地铁隧道断面形式较多,有直拱、矩形、圆形、马蹄形等,根据不同断面形式及行车限界,在断面上选择与行车密切相关的位置或设计提出的指定位置,测定其与线路中线的距离。

横断面测量以隧道内控制点或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隔6m、曲线段包括曲线要素在内每隔5m测设一个横断面。

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断面仪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地铁隧道断面测量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目前我院利用全站仪自动记录配合计算机组成断面测量系统,该系统自动采集外业数据,经室内编辑自动生成数据表格和断面图。该测量方法简单,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断面测量示意图

3D动画演示:7分钟带你看完地铁测量施工全过程


相关阅读
国务院:同意浙江省实施施工图分类审查,低风险项目可不图审!

国务院:同意浙江省实施施工图分类审查,低风险项目可不图审!

刚刚,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浙江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明确:同意自即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暂时调整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4部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暂时调整实施相关内容,允许浙江省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实行分类管理,经...

BIM技术在建筑节能应用常见问题分析

BIM技术在建筑节能应用常见问题分析

虽说我国BIM技术应用发展很快,应用BIM的项目每年成几何层级增长,尤其是建筑节能方面。但是终归我们“起步晚,底子薄”,在BIM应用于建筑节能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就BIM导入建筑节能遇到的问题与大家探讨一下!

  • 服务热线

    18122393143

  • 总部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298号中区6楼自编609房

  • 邮箱

    junhecs@i3vsoft.com

  • QQ
  • 微博
  • 微信
广州君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