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2393143
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解说

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

首页 > 资讯中心 > BIM资讯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解说

2021/02/21

地下连续墙是建造深基础工程和地下构建物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地面上采用挖槽机械,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以特殊接头方式,在地下筑成一段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防水、防渗、承重和挡土结构。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

1)导墙施工

首先挖导墙槽,然后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导墙,内、外导墙之间的宽度即是地下墙的宽度,也就是设计宽度。

2)槽段开挖

(1)对于软质地基,宜先用抓斗式挖槽机械,对于硬质地基,宜选用回转式或冲击式挖槽机械。

(2)挖槽前,应预先将地下墙划分为若干施工槽段,一般槽段长度为3~7m。

(3)挖槽过程中,应保持槽内始终充满泥浆。

3)泥浆的配制与使用

泥浆是由由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又称化学浆糊,简称CMC)、纯碱、铁铬木质磺酸钙(简称FCL)等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并加水搅拌而成的悬浮液。起护壁、携渣、冷却和润滑作用。

4)清底换浆

在槽段开挖结束后、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应进行槽段的清底换浆工作,以清除槽底沉渣,直到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5)钢筋笼的制作与安放

等挖到设计深度后,放人钢筋笼,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置换出护壁泥浆。

6)施工接头管
接头管施工
使用接头管时,要把接头管打入到沟槽底部,完全插入槽底。接头管宜用起重机吊放就位。起拔接头地,宜用起重机或起拔千斤顶。接头管的拔出,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速度依次适时地拔动,待混凝土灌注完毕2~3h后完全拔出。过早拔出接头管会使混凝土坍塌或开裂,过晚拔出接头管会导致拔出困难或不能拔出。

7)水下混凝土灌注

现浇地下连续墙应采用导管法浇筑混凝土。导管拼接时,其接缝应密闭。混凝土浇筑时,导管内应预先设置隔水栓。槽段长度不大于6m时,槽段混凝土宜采用二根导管同时浇筑;槽段长度大于6m时,槽段混凝土宜采用三根导管同时浇筑。每根导管分担的浇筑面积应基本均等。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1.首灌在水下灌注混凝土中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整根桩的质量。混凝土运到现场以后,按照事先的计算,得出首灌混凝土量,然后将足够量的混凝土盛放到漏斗中(一般在套筒内事先放置一个直径略小于套筒的皮球,目的是保证首灌混凝土能够顺利封底),开始灌注时,漏斗阀门迅速全开,让混凝土以很大的冲力落下,以保证压力足以把套筒内的水完全压出并中和水的压力使混凝土顺利封底,达到埋管一米以上的要求),首灌混凝土顺利灌注以后,以后的灌注过程可以适当的根据设备和条件限制进行适当的调节。

2.作为现场监理员需要在现场记录套筒底部距离孔底高度,套筒总长度,套筒节数,套筒每节长度,套筒顶部距离孔口的高度,开灌时间,首灌混凝土量,埋管深度,灌注混凝土高度。

3.首灌混凝土顺利灌注以后,接下来的灌注可以根据施工设备,施工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但是灌注过程中不允许有长时间的停滞,灌注的时间必须保证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之内灌注。再灌注过程中要保证埋管的深度在2~6米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混凝土不会接触水致使混凝土离析,影响桩的质量,同时也保证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能够顺畅的流下。

4.现场监理员要做好记录工作,主要记录的内容有:每次拔管的时间,拔管后混凝土的埋置深度,混凝土已经灌注的高度,剩余套筒的节数,剩余套筒的长度。

相关阅读
这款最适合设计单位的二三维CAD设计软件,绝对不能错过(送3课时入门培训课程)

这款最适合设计单位的二三维CAD设计软件,绝对不能错过(送3课时入门培训课程)

随着BIM技术在基础设施行业的广泛利用,很多设计单位开始思考BIM软件的采购问题。目前,市面上的BIM软件大多细分为多个行业,这对业务范围广泛的设计单位,显然是不合适。通用的、能兼容二维CAD设计文件的BIM软件,才是设计单位的最佳选项。

建筑幕墙如何进行BIM设计?

建筑幕墙如何进行BIM设计?

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 我国建筑幕墙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材料品种、材料性能、施工技术等方面有了重大的变化:1、更轻薄...

  • 服务热线

    18122393143

  • 总部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298号中区6楼自编609房

  • 邮箱

    junhecs@i3vsoft.com

  • QQ
  • 微博
  • 微信
广州君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