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2393143
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
GIS与BIM技术结合案例

聚焦行业热点资讯 走在新基建建设前沿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设计

GIS与BIM技术结合案例

2019/06/13

GIS与BIM技术结合案例。这两个系统的整合以后的应用领域很广阔,包含城市和景观规划、建筑设计 、旅游和休闲活动、3D地籍图、环境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移动电信、灾害管理、国土安全、车辆和行人导航、训练模拟器、移动机器人、室内导航等。虽然BIM在国内应用很少,但是行业内应该关注并展望BIM和GIS结合所带来的思路的转变、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

GIS与BIM技术结合案例

【国土安全】

在OGC的网站上有个以国土安全为目标的“狙击手行动”测试。其中设置了一个场景:一名重要的政客沿着特定的路线行进,出于安全需要,需要事先找到所有能看到这条路线的窗子和建筑物,并通过计算得出狙击手可能躲藏的位置。以往是在3D查看器中浏览沿线所有的建模模型,并以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判断狙击手可能选择的位置。但是现在可以通过BIM和GIS共同生成的城市的模型数据来生成一个线路沿线上符合条件的窗子和建筑的列表报告。如果只是应用其中一方作为分析手段都会产生局限性。例如CityGML不会储存窗子的宽度和高度,而且要是通过几何形状去算的话将会非常复杂且费时费力;而且IFC中却正好存储了窗子的尺寸,两者通过GeoBIM就达到了IFC数据与CityGML的有效融合。这个例子正是通过利用路线沿线的城市模型所附加的非常详细的CityGML信息和IFC模型的数据,所以我们非常简便并准确地才能定位和识别窗子

GIS与BIM技术结合案例

【室内导航】

现在行业中都想解决室内定位这一难题,但是大多关注的都是定位的手段,例如到底是Wi-Fi还是蓝牙,是LFC还是NFC等等,但是室内定位的地图却一般都是建筑的二维电子图来生成的,甚至只是示意图;室外的地图导航都开始真三维化了,室内导航还用二维线条,这着实有点跟不上节奏了!但是如果有BIM,那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通过BIM提供的建筑内部模型配合定位技术可以进行三维导航,例如有公司为央视新大楼开发的室内导航系统,就是利用了BIM和GIS,可以为员工进行跨楼层跨楼体的导航。同时也可以在模拟突发事件时,事先规预演工的疏散路线等情况,这将极大降低因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

【三维城市建模】

城市建筑类型各具特色,外型尺寸不同,外部颜色纹理不同,以及障碍物阻挡等。如果是“航测+地面摄影”,后期需要人工做大量贴图;如果是用价格昂贵的激光雷达扫描,成本太高而且生成的建筑模型都是“空壳”,没有建筑室内信息,同时室内三维建模工作量也不小,并且无法进行室内空间信息的查询和分析。而通过BIM,可以轻易得到建筑的精确高度、外观尺寸以及内部空间信息。因此,通过综合BIM和GIS,先对建筑进行建模,然后把建筑空间信息与其周围地理环境共享,应用到城市三维GIS分析中,就极大的降低了建筑空间信息的成本。当然这个前提是建筑都应用到BIM,现阶段在我国还依旧很难实现。

【市政模拟】

通过BIM和GIS融合可以有效的进行楼内和地下管线的三维建模,并可以模拟冬季供暖时热能传导路线,以检测热能对其附近管线的影响。或是当管线出现破裂时使用疏通引导方案可避免人员伤亡及能源浪费。

【资产管理】

以BIM提供的精细建筑模型为载体,利用GIS来管理建筑内部资产的位置等信息,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准确性。不会出现资产管理不明,或是不在它该在的位置这种尴尬情况。


相关推荐:

BIM等级考试课程

BIM软件试用

艾三维,专注BIM领域!BIM考证咨询,BIM资料领取,BIM微信交流群请添加微信:18122393143,咨询热线:4000-333-136  或者关注公众号:  艾三维技术 

BIM微信交流群

BIM微信交流群


相关阅读
BIM教材--土建碰撞

BIM教材--土建碰撞

在复杂节点的地方,钢筋的碰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处,钢筋数量众多,且因为型钢的存在,造成梁的纵向钢筋无法直接拉通。BIM工程师搭建节点模型,对钢筋的排布进行调整,通过绕弯、预留洞口、焊接等方式,避免钢筋与型钢的碰撞。

如何办理建筑智能化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贰级资质办理

如何办理建筑智能化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贰级资质办理

很多企业在初次申请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贰级资质时遇到的人员问题,公司没有注册电气工程师怎么办?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先来看看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贰级资质的标准: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

  • 服务热线

    18122393143

  • 总部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298号中区6楼自编609房

  • 邮箱

    junhecs@i3vsoft.com

  • QQ
  • 微博
  • 微信
广州君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