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BIM正在逐渐往后退,成为一个基础数据的贡献者。
尤其是在大型的工程项目中,面对越来越高要求的数字化需求,BIM已经很难去独自处理。

一、为什么会出现 [去BIM化] ?
在BIM大火的这些年,政府政策不断出台支持的同时,各种BIM大赛也在同步进行。围绕着BIM的各种应用点,每个项目都在重复说着几乎一样的事情。用BIM可视化实现了什么,用BIM模拟性做了什么事情。
甚至很多设计和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业主的报奖需求,打造BIM行业标杆项目,在项目中,盲目增加BIM应用点,在很多不需要用BIM的地方,都应用了BIM,为了BIM而BIM。
BIM如果不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撇开项目,单独谈BIM,有什么意义?

目前,BIM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其实相当尴尬。行业、政策、各个专家都在鼓吹BIM是未来的主流,但是作为法定施工依据的仍然是图纸,而不是BIM模型。
设计院交付给施工单位的模型,并没有被利用起来。施工单位宁愿重新翻模,因为图纸才是施工依据,他们更信任图纸,而不是BIM模型。
为什么呢?
因为施工单位无法确定,设计院提供的模型是否与图纸一致,有没有做到图模一致。
这种困境要怎么解决?
BIM正向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BIM正向设计一直起不来,BIM只能一直作为二维设计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流,一模到底也无法实现。
BIM发展了20多年,仍然没有发展起来,不是BIM不好,而是行业的限制。建筑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实现标准化,部品部件非标准化、工艺做法非标准化,这导致很多的工作都要依赖人工。
要实现建筑行业转型,推动BIM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工具,就要标准化、工业化,这也是近一两年,政策不断强调的内容。
说到底, [ 去BIM化 ] 的出现,一方面是BIM仍然游离在建筑行业之外,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大多应用BIM的企业,也没有真正的利用BIM去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对外展示和应付业主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和新概念的出现,使得BIM无法独自应对,需要联合其他技术去解决,BIM的地位逐渐后退,承担着其他基础性作用。

二、智慧化浪潮汹涌
智慧化改革,需要依靠物联网、云计算、BIM、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依托智慧化平台,来实现智慧化改革或智慧+,如智慧水务需要依托智慧水厂平台,智慧交通需要依托智慧交通平台。

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城区水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建立覆盖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的透彻感知网络,可实现对水务基础设施的全方位自动化控制和感知,为水环境治理和水安全防控提供及时动态的基础信息。

智慧水厂平台详情:智慧水厂项目落地展示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具有信息联通、实时监控、管理协同、人物合一等基本特征。它包括智慧路网、智慧装备、智慧出行、智慧管理等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应用,交通管理者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道路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交通组织方案,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智慧高速交通CIM平台部分功能展示:
通过一比一建模,结合GIS,高保真的还原了交通路线,在其基础上实现车辆模拟,人员模拟,通过实时的传感器,直观的展示线路的车辆情况,并可模拟各种突发的状况,如紧急赛车,事故模拟,救援模拟,通过AI算法,指导疏通,快速救援路线等。

图片车道化主动控制

“过去-现在-未来”全时空数字孪生模式
如果,您对智慧水厂平台或智慧交通平台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18122393143。